007系列第四部,冷战时期的间谍传奇
1965年上映的《007之霹雳弹》是詹姆斯·邦德系列电影的第四部作品,由特伦斯·杨执导,肖恩·康纳利继续饰演这位英国军情六处的传奇特工。
本片改编自伊恩·弗莱明的同名小说,以当时惊人的90万美元水下拍摄成本创造了系列纪录,并荣获第38届奥斯卡最佳视觉效果奖。
作为冷战时期的产物,影片完美展现了60年代对核威胁的集体焦虑与英式优雅的完美结合。
剧情梗概:两枚失踪的核弹引发的全球危机
故事开始于一次北约演习中两枚原子弹的神秘失踪。
邦德被派往巴哈马调查线索,发现这一切都是神秘组织SPECTRE的阴谋——他们计划用核弹要挟西方国家。
影片最令人难忘的是长达20分钟的水下战斗场面,邦德与敌人在珊瑚礁间追逐的镜头至今仍被视为动作电影的里程碑。
从夜总会的初次交锋,到最终的水下对决,邦德必须赶在赎金期限前找回核弹,阻止一场可能改变世界格局的核讹诈。
角色分析:邦德形象的定型之作
肖恩·康纳利在本片中确立了007的经典形象:西装笔挺却能在下一秒投入战斗,举着马提尼调情却始终保持警惕。
反派角色Emilio Largo由阿道夫·塞利饰演,这位独眼恶棍的优雅残忍成为后来众多邦德反派的模板。
邦女郎Domino(克劳迪娜·奥格尔饰)则突破了当时女性角色单纯作为"花瓶"的定位,她的复仇动机和最终手刃仇人的情节给角色赋予了深度。
特别值得一提的是Q部门在本片中首次展示了大量高科技装备,奠定了系列"科技奇观"的传统。
社交媒体上的观众声音
"重看《霹雳弹》才发现,60年代的水下摄影比现在很多CGI都真实!那段珊瑚礁追逐戏看得我屏住呼吸"——@classicfilmfan
"康纳利穿着白色晚礼服从游艇跳入海中的镜头,定义了什么叫'优雅地耍帅'"——@BondStyle
"Domino用鱼叉杀死Largo的场面在1965年绝对是大胆的女性角色塑造,比现代很多'强女主'都更有说服力"——@feministcinephile
历久弥新的间谍片经典
《007之霹雳弹》不仅因其开创性的水下摄影技术载入影史,更确立了007系列的基本公式:全球冒险、致命反派、性感邦女郎和高科技小玩意。
57年后的今天,当我们在IMAX银幕上观看最新邦德电影时,仍能感受到这部1965年作品留下的深远影响。
或许正如片中邦德那句经典台词:"有些人喜欢收藏邮票,我更喜欢收集难忘的体验"——而这部电影,无疑是影迷们最值得收藏的体验之一。
发布者:,转转请注明出处:/dianying/395.html